近年来,临江市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“要把农村公路建好、管好、护好、运营好”的重要指示精神,持续大力度、加速度、高质量建设“四好农村路”,连续两届获得“省政府普通公路管理先进县”称号,连续两年获评省级“四好农村路示范县”。2018年6月,全市“四好农村路”现场会在临江市召开; 2019年11月7日,在全国推动“四好农村路”高质量发展现场会上,临江市获得了“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”殊荣。
打好通畅“组合拳”,高质量建设“四好农村路”
坚持脱贫攻坚延伸到哪里,路就铺到哪里;项目落地在哪里,路就跟到哪里;乡村振兴推进到哪里,路就建到哪里。推动农村公路与国省道衔接,构建了干支配套,互联互通,外联内畅的路网体系。
以“一号工程”来高位推动。临江市委将“四好农村路”建设议题列入常委会工作要点,开展定期审议和现场办公。制定《临江市推进“四好农村路”示范县创建活动实施方案》,成立市长挂帅的“四好农村路”建设工作领导小组,将此项工作纳入全市绩效考核和乡镇干部工作评价的重要内容,明晰“四好农村路”建设的责任体系、发展目标、推进措施,凝聚全市推动合力。
举全市之力来加快建设。在财力极为紧张的情况下,仍坚持把农村公路建设配套、管养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,建立了稳定的建设、管养投入保障机制。临江市委、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带头跑计划、跑项目、跑资金,千方百计争取国省资金、争取政策性银行支持、争取地方性债券投入。2016年以来,累计筹措和投入资金5.5亿元。新改建农村公路35条约230公里,大中修3条38.6公里,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、水泥路目标。农村公路的加快建设也为资源开发、乡村旅游和项目建设提供了快车道。因区位闭塞、无过境干道、路况不好等因素,蚂蚁河乡经济长期发展滞后,群众增收困难,个别边远村甚至取暖费都难以开支。2018年10月,总投资6310万元的临贾线大湖至蚂蚁河乡新改建工程竣工通车后,临江城区至蚂蚁河乡的车程由60多分钟缩短至不足半个小时。道路畅了,游客多了,蚂蚁河乡借势开展了乡村环境整治,邱家岗村办起了农家乐、滑雪场、滑草场。以往村里的土鸡蛋、黑猪肉销路难找,现在已供不应求。2018年,全乡8个村,有4个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万元,最高的突破40万元。
划最严红线来保障质量。农村公路项目具有多、广、散、小等特点,以往建设过程中往往要伴生出项目建设管理粗放、质量把控能力不强、质量监管责任落实不到位等诸多问题,出现“修了坏,坏了修”等恶性循环,群众对此深恶痛绝。对此,临江市以贯彻落实《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管理办法》为契机,大力完善实施农村公路建设“七公开制度”(公开建设计划、补助政策、招投标、施工管理、质量监管、资金使用、工程验收)。结合扶贫领域专项巡察,对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使用和工程质量进行重点筛查。2019年,全市畅返不畅132.3公里建设项目9月末已全部竣工,新改建农村公路一次交工验收合格率达100%,未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。
率先实施“路长制”,高水平管理“四好农村路”
为全面加强农村公路管理,率先实施了农村公路“路长制”,进一步健全完善了管理机制和队伍,真正使农村公路管理工作由部门行为转变为全市行为和全民意志。
明确管理责任。全市6条县道,24条乡道,115条村道全部配备县、乡、村“三级路长”,并在所辖道路公示。县级路长、乡级路长承担所辖公路(桥、隧)及其附属设施的管理职责,接收接听群众来信来电,定期组织专题会议。村级路长承担所辖公路(桥、隧)的管理养护和巡查职责,及时发现问题和上报问题。
健全管理组织。按照养护里程和线路划分在桦树等七个乡镇建立了农村公路管理站,负责农村公路现场管理、制定落实爱路护路乡规民约、宣传教育等工作。13个乡镇(街)所在地全部配备了村路护路员、保洁员等公益岗位。70个行政村分别成立了护路队。基本建立起县有路政员、乡有监管员、村有护路员的农村公路管理队伍。
维护路权路产。建立健全农村公路路产、路政档案,明确农村公路用地和路产路权范围,完善路政管理的基础性工作。开展“公路用地确权专项行动”,交通、司法、公安、城管等多部门联动,加强了路政巡查,清除各种路障,加快推进路田(宅)分离,达到路面、路肩、边坡、边沟、公路边界“五线”明晰。
常态抓好“净美安”,高标准养护“四好农村路”
按照“干净、美丽、安全”的标准,全力抓好农村公路的四季养护工作。
常态整治隐患。临江市地处长白山腹地的山涧谷地,农村公路路线经过地区溪流众多,河谷深切、山坡陡峭,一遇汛期山体及路基边坡极易发生滑坡、崩塌、泥石流等灾害。冬春季节冻胀、翻浆、延流冰等也是常见病害,对农村公路安全构成严重影响。2016年以来,临江市平均每年发动干部群众11万人次,车辆9万台次参与春秋公路整修。累计投入180万元对浑花线、临抚线等多条线路进行路面病害处理,路基整修50.2公里,清理塌方、泥石流3530立方米、石笼防护274立方米、路面灌缝22.59万延长米,坑槽修补2087平方米。完成水毁工程修复和部分路段整治整修任务,市财政投入235万元,确保灾后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。
推广三化养护。推广机械化养护。在原有15台机械车辆基础上,临江市投入212万元,新购买8台除雪设备和6台养护车辆,全力提升农村公路日常保洁和冬季清雪的机械化水平。推广专业化养护。每年财政投入38万元,委托专业单位对农村公路路况、桥隧状态进行检测,为桥隧维修和公路大中修提供依据。近年来,通过桥梁定期检查发现危桥31座,累计处置隐患里程98.8公里。推广市场化养护。目前,临江市每年投入3600余万元用于购买城乡街路保洁市场化服务,主城区道路清洁清雪和70个行政村街路的日常保洁由第三方公司来承担服务,日常保洁质量和群众满意程度明显提升。
抓好绿美亮化。按照每条公路都是风景线的标准,持续推动公路沿线绿化美化亮化提档升级。绿化方面,2016年以来,结合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,投入约2亿元,建设公路景点49处,冬季雪雕景观24处,栽植花草15万平方米,绿化带100多公里。美化方面,拆除农村公路两侧违法违章建筑80余处,建设遮挡文化宣传长廊3处,粉刷文化墙体5300延长米。亮化方面,建设了老岭隧道至五人把沿线景观式亮化工程,新安装路灯296盏。
打好暖心“民生牌”,高效能运营“四好农村路”
把“四好农村路”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群众使用上,用在运营上。
完善城乡运输基础设施。在城区,投入300余万元,对口岸客运总站实施升级改造。投资1.5亿元建设了占地3万㎡,建筑面积2.1万㎡的水闸客货物流中心园区。园区配套建设了商业库房、仓储库房、汽车维修中心、地下停车场、客运服务中心、公交车充电站、燃气锅炉房等设施。在农村布点建设了农村客运站、候车亭22个,9个等级客运站。
率先运营免费农村校车。市财政出资170万元,购置了15台农村校车。每年出资289.2万元用于校车养护及运营,保障农村中小学生能够免费乘坐校车。
推进城乡公交一体改造。按照“惠民化和清洁化运营”的要求,全面实施公交优先战略,投放更新纯电动公交车65辆。在建制村通达率100%的基础上,进一步加强偏远村屯线路的开通和延伸,屯屯通车率达到96.7%。
大力完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。借助临江市被评为“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”的契机,对六道沟镇等4个人口密集,客货物流需求旺盛的客运站进行客货同站改造。支持社会资本广源物流公司新建城乡物流集散中心,在六道沟镇等地布设物流点,开展农村物流运输,极大带动了农村物流和电子商务发展。
六道沟镇宝山村的蓝莓,以往都是本市消化,价格最低的时候仅10元左右。现在通过物流和中间商大宗集散出去,在地批发价格已经突破20元。切实让广大农村群众感受到了“四好农村路”建设带来的人气和财气,收获到财富、幸福和希望。
(来源:长白山日报)
|